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 分类:   地理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05
  • 国内刊号:  61-1027/K
  • 期刊定价:    ¥260
  • 起订时间:   2024年12月
  • 创刊:   1985
  • 周期:   季刊
  • 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发行:   陕西
  • 语言:   中文
  • 主编:   侯甬坚
  • 库存:   199
  • 邮编:   710062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 出版地方:陕西
        • 快捷分类:教育
        • 国际刊号:1001-5205
        • 国内刊号:61-1027/K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大16开
        • 下单时间:1-3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简介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季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目前我国历史地理学科唯一定期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本刊继承和发扬《禹贡》精神,以促进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为宗旨,登载有关历史地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地名学研究、方志学研究、古都学研究、历史地理学史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历史地理学和相关学科重要的学术动态、学术评论、资料索引和出版信息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荣获1995、1996年连续两年被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授予陕西省一级期刊称号;1996年被陕西省教委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联合授予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期刊第二名。

      杂志文章特色

      • 1、《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要求论点新颖,论证充分,结论可靠;条理分明,行文简练,用字规范。

        2、《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稿件必须字迹清晰,欢迎提供打印件或软盘。投寄软盘或用电子邮件投稿者,请同时提供一份打印件。

        3、《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引文请认真核对,详细注明出处,一律以脚注形式置于每页正文之下,各页分别编序。

        4、来稿篇幅不限,但一般以不超过2万字为宜。

        5、编辑部禁止一稿多投行为,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栏目设置

      补白,史地札记,专题论文,学术评论,“近代经济地理研究再出发”笔谈,送别陈桥驿先生,“历史地理学的发展”笔谈,纪念侯仁之先生,缅怀史念海先生,学术评论_“从《地图学史》看中国地图学史研究”专题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笔者阅读方志过程中,发现甘峻山位置有异。《太平寰宇记》卷i52《陇右道三》引《水经注》佚文:“弱水历绀峻山南,与张掖河合,即鲜水也。”(中华书局,2007年,第2942页)《旧唐书》卷40《地理志第十二》载:“甘州,取州东甘峻山为名。”

      作者:路其首

      摘要:甲骨刻辞中的 可以表示地名、族群方国名。通过甲骨刻辞中与“ ”有关的事迹活动,诸如祭祀、军事、出行、田猎等活动,以及其他文献材料分析,推测“ ”的地望可能在晋南一带。

      作者:刘新民

      摘要:近查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明时期陕西西安府地图时发现一处讹误,图中泾阳县治西北五十里处有一水名“治谷水”,自北向南注入渭河,但实应为“冶谷水”。《大明一统志》中记其“冶谷水出泾阳县西北冶谷”,(三秦出版社,1990年,第558页)《明史》卷四十二志第十八记其“泾阳,……又北有冶谷水,合清谷水,下流入渭。”

      作者:史行洋

      摘要:“秦郡不用灭国名”是王国维对秦郡命名规律的一项总结。然而随着“赵郡左田”、“齐中尉印”、“齐左尉印”三枚秦封泥的发现,这一规律遭学界普遍质疑。本文对三枚封泥重新辨析,指出“赵郡左田”乃“杨氏左田”的误释,而“齐中尉印”、“齐左尉印”两枚封泥的真伪尚有争议。三枚封泥并不能推翻“秦郡不用灭国名”的结论。就目前出土文献、文物所见秦郡名来看,“秦郡不用灭国名”仍具有合理性。此项秦郡命名规律对于指导秦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理应得到重视。

      作者:马孟龙,何慕

      摘要:依据《三辅黄图》等文献,秦都咸阳存在“象天设都”思想,并依托其建立起咸阳宫(紫微垣)、横桥(阁道星)这一由北向南的天地空间对应格局。对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营造信宫作为“天极”、修阿房前殿“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学界也多将此二者视作佐证《三辅黄图》象天体系之材料。经对秦汉相关史料爬梳,此二者既然也象征天极,那么只能属于另外的都城“象天”体系。其中,修建阿房宫,最终形成的是阿房宫(紫微垣)、复道(阎道星)、渭水(天汉)、咸阳宫(营室宿)这一由南向北、天地对应的空间格局,与《三辅黄图》的象天格局完全不同。秦代凡此三种“象天设都”理论对紫微垣方位的比附存在明显差异,实际反映的就是帝王所在的政治中心的变化,因此这些文献资料应予以区分对待,避免力图糅合而造成解释上的矛盾现象。

      作者:贾鸿源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